6月3日,知識產權保護企業聯盟在京召開案件通報會。會上,來自企業的代表和知識產權保護領域的專家結合具體案件,就懲治侵犯知識產權尤其是注冊商標犯罪發表看法。
2015年10月22日,浙江潔麗雅毛巾有限公司(以下稱“潔麗雅公司”)接到上海市某統計大隊來電,對方稱在人口抽樣調查中用于發放給調查對象的紀念品毛巾用完了,問能不能再補購一批?潔麗雅公司工作人員表示可以,但需對方提供之前所采購毛巾的樣式,對方隨即發來參考圖片。潔麗雅公司工作人員發現,圖片上的毛巾并非該公司生產,遂報案。
經查,這些假冒的潔麗雅毛巾來自肯泰公司,該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為黃某。
法院審理查明,2015年7月,黃某與上海統計發行服務站(以下稱“服務站”)負責人商定,由黃某提供相關投標文件,投標“上海市2015年1%人口抽樣調查調查紀念品”采購項目,并在中標后銷售該采購項目所需“潔麗雅”品牌毛巾給服務站。為此,黃某操作設立肯泰公司。2015年8月13日,服務站中標后,與黃某實際控制的肯泰公司簽訂購銷合同,向其購買“潔麗雅”品牌毛巾禮盒作為調查紀念品。黃某為牟取非法利益,未經“潔麗雅”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非法印制假冒“潔麗雅”注冊商標的毛巾禮盒、吊牌,并將從他處購買的無牌毛巾經貼標、包裝后,假冒“潔麗雅”毛巾銷售給服務站。上述假冒注冊商標的毛巾共計36萬余盒(計72萬余條),非法經營數額達561.3萬元。
案發后,公安機關在服務站當場查獲并扣押服務站從黃某處收購的毛巾3695盒(計7390條),經鑒別,上述毛巾均為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2015年11月4日,黃某經電話通知,主動至公安機關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并于2016年1月25日向公安機關繳納違法所得款10萬元。
2016年4月19日,上海市第三中級法院以假冒注冊商標罪判處黃某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并處罰金人民幣50萬元。
企業:應該讓造假者付出慘痛的代價“商標和商業秘密是企業的核心命,商標一旦受到侵犯,對企業的打擊將是致命的。未來應該加大對侵犯商標權的保護力度,從根本上杜絕侵害商標權現象的發生。”國創鼎誠知識產權司法鑒定中心的與會代表發言說。
不少企業深感企業在維護自身商標權利方面的無力。龍席電商企業的與會代表就表示,龍席電商一直專注于品牌的線上維護。線上維護對于企業打假來說,遇到的難度更大:一般來說,線上品牌涉及的店鋪多,涉及的金額往往也沒有達到立案標準。
蘇泊爾公司也深感商標維權的不易。蘇泊爾打假辦呂經理提出,公司一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致力于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及有關犯罪行為,但收效甚微。
會上,潔麗雅公司董事局主席石昌佳告訴記者,近年來,假冒潔麗雅注冊商標的犯罪行為時有發生,這不僅侵害了潔麗雅公司的聲譽,給公司帶來經濟損失,而且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作為企業,我們覺得,對造假者應該依法打擊,給予嚴厲的法律制裁,讓造假者付出慘痛代價。非法經營假冒注冊商標商品560多萬元,卻僅僅被判處緩刑,這么低的犯罪成本,怎么能震懾住造假者呢?”石昌佳直言。
專家:呼吁嚴格依法打擊商標犯罪“商標是競爭工具,商戰利器,是企業誠信勞動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假冒他人注冊商標,無異于攔路搶劫。”中華商標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董葆霖認為,“對這種行為,應該加大處罰力度,依法嚴厲打擊。”
“我國并不缺乏有關商標保護的法律規范,知識產權保護立法是以商標的保護為開端的。早在1979年刑法中,就規定了假冒注冊商標構成犯罪。1982年,商標法出臺,即在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尚未完全建立時,已經開始動用刑法手段保護商標。后來,商標法實施條例出臺,1997年刑法對商標保護的范圍予以擴大,刑法中侵犯注冊商標犯罪的罪名由之前的一個變為三個,商標法律保護制度已經建立得比較完善。近幾年,國家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更加重視,在有關的文件中,不斷出現"嚴厲打擊""進一步打擊""嚴厲制裁"等字眼。”北京務實知識產權發展中心主任程永順介紹說,法律規范已經基本建立,對商標保護的認識也提高了,但法律在執行過程中卻沒有完全做到嚴格依法,以至于近十幾年來,侵犯注冊商標的刑事案件不斷增多。
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教授張今也認為,打擊假冒注冊商標犯罪,需要切實做到“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她說,目前科學立法的條件已經具備,而打擊假冒注冊商標犯罪之所以屢禁不絕,在“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方面還需多努力,對于數額巨大、情節嚴重的假冒注冊商標犯罪行為一定要嚴厲打擊。
“之所以要用刑事手段打擊假冒注冊商標的行為,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是因為行為本身不僅侵害了商標權利人的權利,也對社會造成了危害。”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李順德指出,從我國的立法實踐來看,對于知識產權保護的刑事打擊力度不斷增強,入刑門檻也不斷降低。但良好的知識產權保護、打擊注冊商標犯罪的環境的形成,不僅需要政府部門勇于擔責,也需要司法機關嚴格司法,同時,企業相關權利人和消費者也要敢于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本網站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本網站采用的非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和版權者聯系,如果所選內容的文章作者及編輯認為其作品不宜上網供大家瀏覽,或不應無償使用,請及時留言通知我們,以迅速采取適當措施,如刪除或支付稿酬,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