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1年開始,我國專利申請量已經連續5年居全球第一,這充分顯示出專利制度對我國自主創新能力提高和知識產權事業發展的巨大促進作用。
另一方面,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統計,2015年,全國專利行政執法辦案總量為35844件,同比增長46.4%。其中,專利糾紛辦案14607件(包括專利侵權糾紛辦案14202件),同比增長77.7%;查處假冒專利案件21237件,同比增長30.6%。
當前,我國正處于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這需要我們更好地通過創新來支撐和引領經濟結構優化升級。要實現這一目標,保護好知識產權,進一步激發全社會的創新熱情,既是必要條件,也是必然選擇。
一、建立健全知識產權法律法規保護體系。
從宏觀層面上講,國家已經在法律制度層面為企業知識產權的保護提供了較強的法律依據,為企業在制定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及具體實施方法方面指明了方向。但是,在微觀層面,仍有一些地方尚待完善。為保護企業商業機密,本人建議制定企業商業機密保護法等,具體處理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員工之間的商業機密文件的保護和侵權問題。
二、積極開展知識產權法治宣傳工作。
積極開展以案釋法工作。政府部門應充分運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以案釋法,通過對社會關注度高的案件進行庭審直播,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人民群眾旁聽審判等方式,豐富宣傳內容、增強宣傳效果。例如法院通過微博、QQ等公眾平臺開設“知產視野”欄目,第一時間發布系統審結的新類型知識產權案件、優秀調研成果與審判經驗,公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最新狀況,打造公開、高效、專業的司法形象,提高社會公眾對知識產權保護的關注度。
深入基層提供司法服務。不斷創新和完善司法服務機制,積極開展助推企業創新發展、提高品牌保護意識的司法服務活動。建立“有機制、有平臺、有人員”的知識產權司法服務長效機制,深入企業講授知識產權維權案例,走訪座談了解情況,回應企業保護知識產權的需求。
三、加大侵權懲罰力度,維護創新主體的合法權益。
建議對于那些惡意侵權、重復侵權者,可以適用懲罰性損害賠償,在原告損失、被告利益所得和法定損害賠償的基礎上,向權利人支付兩到三倍甚至更高的賠償數額,以此懲罰侵權者。
對那些侵犯他人知識產權情節嚴重,擾亂經濟秩序,構成犯罪的,還可以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對于檢察機關依法提起公訴的知識產權刑事犯罪案件,只要有充分證據證明被告人假冒他人商標或專利,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人民法院嚴格依照法律規定,及時準確地予以懲處。
四、積極推進知識產權審判專業機構建設,提高知識產權案件審判的工作效率。
建議積極推廣北、上、廣等地設立知識產權法院的模式,設立省、市兩級的知識產權專業審判機構,完善財產保全、證據保全和行為保全等措施,合理分配舉證責任,提高案件辦理的質量和效率,使得創新主體不僅能打得贏官司,還能依法、快速獲得賠償。
【糾錯】 [責任編輯: 華政 ]
本網站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本網站采用的非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和版權者聯系,如果所選內容的文章作者及編輯認為其作品不宜上網供大家瀏覽,或不應無償使用,請及時留言通知我們,以迅速采取適當措施,如刪除或支付稿酬,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