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長三角區域第一家國家級的版權貿易基地——國家版權貿易基地(上海),于2014年11月落戶上海自貿區后,就備受版權界關注。如今它已成立近21個月,其建設情況如何?特別是在文化版權交易過程中如何發揮其功能和服務作用呢?《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就此進行了了解。
7月29日,國家版權貿易基地(上海)迎來了50余位版權界的客人:他們是來自中國和日本的20多家文化版權企業的代表(包括出版、海外交流、文化貿易、影視傳媒、動漫游戲、藝術品交易、文化創意等),以及政府相關管理職能部門的負責人。國家版權貿易基地(上海)總經理任義彪向參觀者介紹了基地的建設和發展情況,并陪同中國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司長于慈珂、日本文化廳長官官房審議官磯谷桂介一行實地考察了位于基地內的文化產權交易所和藝術品保稅倉庫及藝術品交易中心,深入了解基地在文化版權、物權、股權、債權等各類文化產權為交易對象的專業要素市場和藝術品交易及功能服務的平臺建設與發展。
據任義彪介紹,目前基地在促進版權貿易繁榮與發展的實踐與開拓。基地已集聚了超過400家文化及相關行業的企業,其中涉及版權經營與拓展的企業近50%,入駐文化企業的注冊資本已超過100億元人民幣,外資超過3.7億美元;文化貿易規模已增至200億元人民幣(約合16億美元)。基地還先后創辦了海外新版圖書保稅交易會暨版權交易洽談會和文化授權交易會等版權貿易及服務的功能服務與開拓。經過1年多的實踐,基地利用上海自貿區多重改革舉措和制度創新,在版權貿易的海關、外匯、工商、稅收以及投融資、質押、評估、登記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和政策突破,使自貿區成為引領國內國際兩個市場,促進中國版權交易跨境進入國際市場的強勁跳板。一系列的數據和信息引起了日本文化廳長官官房審議官磯谷桂介的關注。針對磯谷桂介提出的“基地入駐企業與企業之間是否有相應互動”的問題,任義彪分別從基地在政策功能、服務資源、集聚效應、渠道平臺建設等方面發揮的作用全面詳細做了解答,并舉例基地每年通過召開會員企業大會等服務會議,提供服務、資源、資助等多種方式,以及每年自辦的文化授權展,組織相關文化企業參加的20余場國際國內文化貿易及版權貿易展會等活動,給入駐文化企業提供充分的交流、互動,以及各種主動對接市場、渠道和資源的機會。
隨后,在基地五樓國際會議廳舉行了由中國國家版權局、日本文化廳主辦,上海市版權局承辦的2016年中日著作權研討會。與會者認為,這次國際會議指定在國家版權貿易基地(上海)舉行,體現了基地近年來建設發展取得的成果與影響力的提升,為基地進一步實踐與提升國家基地的職責和功能,依托正在全面接軌國際規則與慣例的自貿區知識產權保護法制環境和貿易便利優勢,探索版權產品包括圖書雜志、演藝、藝術品、創意產品、音樂等的保稅展銷、交易,以及與國際市場相接軌的版權貿易與管理業務起到積極的促進與推動作用。基地將以功能、資源、服務和項目為抓手,進一步做強做大版權交易展會的規模、影響力和交易量,使版權貿易基地的建設與發展取得更大的實踐成果,努力實現基地設立、建設與發展的戰略目標,為國家文化發展戰略、文化貿易與版權貿易發展目標的實現,發揮更大的積極促進與推動作用。
本網站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本網站采用的非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和版權者聯系,如果所選內容的文章作者及編輯認為其作品不宜上網供大家瀏覽,或不應無償使用,請及時留言通知我們,以迅速采取適當措施,如刪除或支付稿酬,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