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需要具備實用性、新穎性、創造性才能被授權,而“新穎性”、“創造性”是專利審查員或者專利代理人工作中使用頻率最高的詞,如果不懂這幾個詞的含義,那么和他們溝通自然是云里霧里。同時,理解專利的三性也給我們提供了一種針對新構思的自評方法。今天首先來介紹一下新穎性。
新穎性是啥?
專利法22條,新穎性,是指該發明或者實用新型不屬于現有技術;也沒有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就同樣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在申請日以前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提出過申請,并記載在申請日以后公布的專利申請文件或者公告的專利文件中(抵觸申請)。
那么現有技術又是啥?
現有技術包括了任何公開形式的資料或者實物,包括文獻、專利、圖書、產品說明書、錄音、視頻、實際的產品等等,只要處于公眾想接觸這些資料或者實物就能接觸的狀態,不論公眾有沒有意識到或知曉這些資料或者實物的存在,都屬于現有技術。比如一個圖書館,有一本絕版圖書,即使放在那一直沒被人拿起來看過,那也是屬于現有技術。
現有技術的相對面是秘密,秘密是指少數人知道的,僅僅在那個圈子才知曉的,比如企業中的商業秘密、還未公開的產品設計、技術秘密等等。所以,現有技術是除去秘密的那部分。
和專利保護具有地域性不同,用于新穎性判斷的現有技術的范圍是全世界的,要求絕對新穎。不論在何地公開,即使你壓根看不懂那個國家的文字,也會使專利申請沒有新穎性。只要有人找出來并且翻譯,就可以作為推翻專利權的證據。
縮小的現有技術
身處這個信息爆炸時代,我們大概能感覺到現有技術的范圍很寬,但是幸運的是,檢索現有技術的專利審查員通常只會懂一兩個國家的語言,而且現在已經申請的專利數量、出版物、網絡信息實在是非常龐大,專利審查員要審的案子很多,所以檢索時間不會超過一個星期,否則會影響業績和收入。總之,新穎性的判斷主要是依賴于專利審查員的檢索能力,還有檢索軟件的是否方便、數據庫的完整。現在專利審查員一般只檢索文獻和專利數據庫,其他資料很難檢索。
抵觸申請是個難題
專利法22條“也沒有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就同樣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在申請日以前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提出過申請,并記載在申請日以后公布的專利申請文件或者公告的專利文件中。”這句話說的是下列情形,比如A向中國專利局在2016年1月3日遞交了申請文件且在2016年6月20日公開,B向中國專利局在2016年3月18日遞交了申請文件,A和B申請的技術方案完全相同,那么專利權授予給誰呢?且兩個方案都沒有公開(專利局的人是有保密義務的,遞交專利局不代表公開,真正的公開在于專利申請出版)。此時,A叫作B的抵觸申請,A使得B沒有了新穎性。存在抵觸申請的情況是無法預知的,因為即使B自己先檢索一遍文獻或者專利數據庫也檢索不到A的技術方案。
低概率的同日申請
好奇的小伙伴會想到如果A和B同一天遞交,他們的命運如何?那就只能讓他們自己協商,要么A和B作為共同申請人,要么A放棄,B補償A或者反過來,協商不成的后果很嚴重,就是兩件專利申請則都不能被授權。
新穎性的判斷
新穎性的判斷是指申請日之前有沒有包含同樣技術方案的現有技術。在專利中,技術方案是由多個技術特征組合而成的,如果現有技術只是公開了其中一個特征,那么并不屬于新穎性喪失,只有當現有技術公開了你技術方案的所有特征才能評價沒有新穎性。有一些例外,比如看上去不相同,但實質相同,比如一個專利保護一種門把手,其中一個特征是門把手的材質是金屬,現有技術是門把手和專利的特征一模一樣,材質是不銹鋼,不銹鋼會被認為是金屬的一種,所以沒有新穎性。還有一些慣用手段的替換,慣用手段是指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講是非常熟悉的達到相同目的的手段,也是沒有新穎性。
新穎性的寬限期
有些公開不會使專利申請喪失新穎性,如果有下列情形在公開后的六個月內趕緊申請專利吧,這就是新穎性的寬限期。
專利法第二十四條的規定,申請專利的發明創造在申請日(享有優先權的指優先權日) 之前六個月內有下列情況之一的,不喪失新穎性:
(1) 在中國政府主辦或者承認的國際展覽會上首次展出的;
(2) 在規定的學術會議或者技術會議上首次發表的;
(3) 他人未經申請人同意而泄露其內容的。
注意:不是任何展會、會議都符合條件,記得先網上查一下滿不滿足上述條件。不論是哪種情形,要求寬限期需要證明,這個是必須的,特別是泄密的證明還是困難的。所以僅適合時間很緊急的時候才采用,最好還是在公開前提前申請掉。
第二條特別適合在科研工作者,絕對是個補救措施。具體操作如下:
在規定的學術會議或者技術會議上首次發表
規定的學術會議或者技術會議,是指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或者全國性學術團體組織召開的學術會議或者技術會議,不包括省以下或者受國務院各部委或者全國性學術團體委托或者以其名義組織召開的學術會議或者技術會議。在后者所述的會議上的公開將導致喪失新穎性,除非這些會議本身有保密約定。
申請專利的發明創造在申請日以前六個月內在規定的學術會議或者技術會議上首次發表過,申請人要求不喪失新穎性寬限期的,應當在提出申請時在請求書中聲明,并在自申請日起兩個月內提交證明材料。
學術會議和技術會議的證明材料,應當由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或者組織會議的全國性學術團體出具。證明材料中應當注明會議召開的日期、地點、會議的名稱以及該發明創造發表的日期、形式和內容,并加蓋公章。
總之,早一天申請專利,就可以增加被授權的可能性。如果兩個人做了同樣的工作,一個人有專利權,另一個人沒專利權,沒專利權的人是不是有些悲催呢?我常常覺得專利申請和智商無關,每個人都可能成為某個細分領域的發明人,關鍵是你有沒有意識到去申請專利,也許你的想法日后能產生較大的經濟利益。
本網站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本網站采用的非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和版權者聯系,如果所選內容的文章作者及編輯認為其作品不宜上網供大家瀏覽,或不應無償使用,請及時留言通知我們,以迅速采取適當措施,如刪除或支付稿酬,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